四月的杭州,春意盎然,茶香四溢。西湖边,烟雨轻舟,水暖鸭鸣。由外研社和杭州外国语学校主办的主题为“基于新课表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的“2018年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学校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会”与4月25、26日在杭州外国语学校举行。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洪嫄、曹璐、蔡心怡、朱开萌和殷薇薇等五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整个活动分为两大部分:英语课堂展示(同课异构)和专家点评以及《English in mind 1》主编Herbert Puchta的讲座。
第一天的上午,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的吴静齐老师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朱小刚老师就《American English in mind 1》初一第一单元的阅读课School Life开展了同课异构。该阅读课的话题十分贴切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广阔的讨论空间。两位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将课堂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展现了两堂扎实、丰富的阅读课。
吴老师选用电影Fame的片段导入课堂,直接带入短文相关内容的讨论,简洁高效。阅读过程中吴老师引导学生搭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理解了文本相关信息。最后,学生以文本架构为基础展开了围绕自己校园生活的讨论,真正做到了将书本上的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去。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的吴静齐老师授课中)
南外本部的朱老师选用了一段有趣的关于中西方学生学习生活对比的视频导入话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其次,该阅读课以任务型教学为主,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并且在不同的环节,朱老师都能结合所讨论的话题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追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最后,朱老师还引导学生分析了文本结构,为学生后续的关于此类话题的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朱小刚老师授课中)
任教授和袁教授就本次两节阅读课进行了点评,两位教授都提出了教学中的目标意识,比如,两位老师在同课异构中不约而同的使用了视频播放的教学手段,但目的却不一。吴老师播放了一小段视频是希望同学们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这节课的主题:school life,而朱老师播放视频是为了能调节气氛,让同学们在看视频的过程中一边放松一边了解中外学生校园生活的差异,引出本次课的主题。两位教授对老师们的目标意识给与了极大的肯定,并向各位在场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参会教师们都深受启发,收益颇丰。
(首都师范大学的任真老师和北师大的袁昌寰老师点评时间)
第一天的下午来自苏州外国语学校的阳瑞颖老师和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张蕾老师同课异构了《American English in mind 4》Unit 16 Write.苏外的阳老师性格外向活泼,虽然面对一班新学生,但是她没有显露出紧张情绪,她的丰富的开课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让人佩服。阳老师没有处理文本,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直接提炼出电影评论的几项要素:情节/人物/高潮/等。后半节课根据这几要素,阳老师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根据一部电影现场写电影评论。在课程最后(超时8分钟),让两组同学现场展示了课上写的电影评论,加以评论。
第二节课是由主场,杭州外国语学校张老师来上的。上课的班是她已经带过几个月的学生,学生配合度比较高。张老师首先对课文进行了处理,她也提出了相同的几项要素,把课文里的细节信息进行了匹配。之后,张老师的分组活动是全班同学来改一篇老师写好的文章,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后,老师让同学们自由上来在电脑上修改,屏幕上直接可以看到。同学们就修改和讨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专家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论。第一节课是process过程性写作,比较单纯的写作课,与阅读几乎没有联系。强调学生写作思考的过程。第二节课是product结果写作,读写课——以课文阅读为基础的写作课,对阅读文本处理后对一篇文章evaluate and edit修改评论。
(A good movie summary)
(主会场杭州外国语学校)
第二天,《English in mind 》主编Herbert Puchta给所有参会老师开设了讲座。主编的讲座内容覆盖很广,通过心理学,人脑认知,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对比,文化输入等方面,通过游戏、讨论、问答等方式让老师们体验到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的方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以及学习如何运用教材渗透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情感参与度,让大家受益匪浅。
(《English in mind 》主编Herbert Puchtag给老师们做讲座)
(What is fluency important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at culture differences am I aware of?)
会议结束后,河西外国语学校的参会老师们都感受颇丰:
曹璐:本次杭外的参观学习引发了我对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阅读层次的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层次。而阅读理解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存在着阅读理解上的障碍问题。他们阅读速度慢,碰见生词就紧张,遇见难句就害怕,短文理解不透彻,不会概括中心思想等等问题,对学习英语阅读理解产生畏惧心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关注核心素养里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层次,落实到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蔡心怡:杭外公开课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在我的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1.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言逻辑思维能力2.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视听说环境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营造学英语的氛围,尤其是英语视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课堂上开展各种视听说活动。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积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后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多看英语报纸。
朱开萌: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写作课中的读写时间有的时候会把握不好。通过这次杭外的学习,我明白了在读写整合课中,读的引入是为了最后落实到写。文章给的读的部分就是范文,如何处理范文呢?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学习活动观。我们要在在处理读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和任务引领学生自己归纳时态、句型等。比如文章的结构,主旨,时态,句式等都可以让学生去通过各种活动来完成自我的归纳。阅读要设计不同的任务层层推进。
殷薇薇:本次杭外之行收获满满。其中首都师范大学的任真老师和北师大的袁昌寰老师关于写作课的点评和建议让我印象很深刻。备好了课,通常英语老师都是给自己目标要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写作课的结尾发现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写作,于是便把写作布置为家庭作业,第二天在改作文的时候又不断的“怨声载道”。老师批评了大家这样仅仅急于知道结果,而忽略关注过程的做法。他们提出: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课上,我也有这样的体验:我分析了范文,帮助学生总结了结构,也给了重要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法,为什么学生写出来还是那么多错误?教授指出:得知并不等于产出。我想在我以后的写作教学中,我会多思考:What haveIdone to my students before they write? 范文分析仅仅是个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好结构和句型也不是终结。我要试着设计多种任务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或者给学生一个半成品的东西,让学生觉得够得着,让我的写作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自己和学生一起经历写作。
洪嫄:高一EIM的两堂课让我受益良多。南外集团初中开始使用了该系列教材,但是高中暂时没有使用,和高中长期使用的新概念比较,新概念系列教材内容陈旧,与时代脱轨,加上现在的学生英语基础与水平与几十年前大不相同,时代背景也日新月异,新教材更贴合现代学生生活和英语水平。这两节同课异构的课上的是一节写作课。写作课通常比较难上,作为语言输出环节,写作课难选材,难启发,作为公开课在课堂有限时间内难输出。但是这两位老师上的都非常有特色,对我有很多启发。该教材为写作课提供了比较好的素材。该写作课所在单元前面已经学习过关于电影的阅读/听力/口语,这节课书中提供了一篇电影评论的阅读文本。后面的活动展开是老师自己设计的。两节课各有特色,都是非常好的写作课形式。我个人更喜欢第二节课的形式。首先,我认为课本中提供的阅读文本是很好的写作范例,需要学习,学生的输出需要输入;其次,在课堂内对一篇文章的修改讨论的形式我没有采用过,值得尝试;最后,我认为和在课内比较短的时间内写出成果相比,修改评论对于学生来说压力小,效果也更好。
(参会的五位老师代表合影)
南京河西外语学校一直与南外本部同步,采用统一的英语教材。创校几年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这和学校对教师的发展的关注以及教师的不断学习息息相关。河外的外语教学如一股清流在建邺区独树一帜,和学校重视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提升密不可分。不断的学习和教研,体验和实践是河西外国语学校英语学科教师不断进步的源泉。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月的杭州,春意盎然,茶香四溢。西湖边,烟雨轻舟,水暖鸭鸣。由外研社和杭州外国语学校主办的主题为“基于新课表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的“2018年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学校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会”与4月25、26日在杭州外国语学校举行。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洪嫄、曹璐、蔡心怡、朱开萌和殷薇薇等五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整个活动分为两大部分:英语课堂展示(同课异构)和专家点评以及《English in mind 1》主编Herbert Puchta的讲座。
第一天的上午,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的吴静齐老师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朱小刚老师就《American English in mind 1》初一第一单元的阅读课School Life开展了同课异构。该阅读课的话题十分贴切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广阔的讨论空间。两位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将课堂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展现了两堂扎实、丰富的阅读课。
吴老师选用电影Fame的片段导入课堂,直接带入短文相关内容的讨论,简洁高效。阅读过程中吴老师引导学生搭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理解了文本相关信息。最后,学生以文本架构为基础展开了围绕自己校园生活的讨论,真正做到了将书本上的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去。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的吴静齐老师授课中)
南外本部的朱老师选用了一段有趣的关于中西方学生学习生活对比的视频导入话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其次,该阅读课以任务型教学为主,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并且在不同的环节,朱老师都能结合所讨论的话题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追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最后,朱老师还引导学生分析了文本结构,为学生后续的关于此类话题的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朱小刚老师授课中)
任教授和袁教授就本次两节阅读课进行了点评,两位教授都提出了教学中的目标意识,比如,两位老师在同课异构中不约而同的使用了视频播放的教学手段,但目的却不一。吴老师播放了一小段视频是希望同学们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这节课的主题:school life,而朱老师播放视频是为了能调节气氛,让同学们在看视频的过程中一边放松一边了解中外学生校园生活的差异,引出本次课的主题。两位教授对老师们的目标意识给与了极大的肯定,并向各位在场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参会教师们都深受启发,收益颇丰。
(首都师范大学的任真老师和北师大的袁昌寰老师点评时间)
第一天的下午来自苏州外国语学校的阳瑞颖老师和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张蕾老师同课异构了《American English in mind 4》Unit 16 Write.苏外的阳老师性格外向活泼,虽然面对一班新学生,但是她没有显露出紧张情绪,她的丰富的开课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让人佩服。阳老师没有处理文本,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直接提炼出电影评论的几项要素:情节/人物/高潮/等。后半节课根据这几要素,阳老师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根据一部电影现场写电影评论。在课程最后(超时8分钟),让两组同学现场展示了课上写的电影评论,加以评论。
第二节课是由主场,杭州外国语学校张老师来上的。上课的班是她已经带过几个月的学生,学生配合度比较高。张老师首先对课文进行了处理,她也提出了相同的几项要素,把课文里的细节信息进行了匹配。之后,张老师的分组活动是全班同学来改一篇老师写好的文章,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后,老师让同学们自由上来在电脑上修改,屏幕上直接可以看到。同学们就修改和讨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专家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论。第一节课是process过程性写作,比较单纯的写作课,与阅读几乎没有联系。强调学生写作思考的过程。第二节课是product结果写作,读写课——以课文阅读为基础的写作课,对阅读文本处理后对一篇文章evaluate and edit修改评论。
(A good movie summary)
(主会场杭州外国语学校)
第二天,《English in mind 》主编Herbert Puchta给所有参会老师开设了讲座。主编的讲座内容覆盖很广,通过心理学,人脑认知,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对比,文化输入等方面,通过游戏、讨论、问答等方式让老师们体验到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的方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以及学习如何运用教材渗透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情感参与度,让大家受益匪浅。
(《English in mind 》主编Herbert Puchtag给老师们做讲座)
(What is fluency important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at culture differences am I aware of?)
会议结束后,河西外国语学校的参会老师们都感受颇丰:
曹璐:本次杭外的参观学习引发了我对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阅读层次的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层次。而阅读理解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存在着阅读理解上的障碍问题。他们阅读速度慢,碰见生词就紧张,遇见难句就害怕,短文理解不透彻,不会概括中心思想等等问题,对学习英语阅读理解产生畏惧心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关注核心素养里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层次,落实到平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蔡心怡:杭外公开课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在我的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1.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言逻辑思维能力2.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视听说环境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营造学英语的氛围,尤其是英语视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课堂上开展各种视听说活动。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积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后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多看英语报纸。
朱开萌: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写作课中的读写时间有的时候会把握不好。通过这次杭外的学习,我明白了在读写整合课中,读的引入是为了最后落实到写。文章给的读的部分就是范文,如何处理范文呢?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学习活动观。我们要在在处理读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和任务引领学生自己归纳时态、句型等。比如文章的结构,主旨,时态,句式等都可以让学生去通过各种活动来完成自我的归纳。阅读要设计不同的任务层层推进。
殷薇薇:本次杭外之行收获满满。其中首都师范大学的任真老师和北师大的袁昌寰老师关于写作课的点评和建议让我印象很深刻。备好了课,通常英语老师都是给自己目标要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写作课的结尾发现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写作,于是便把写作布置为家庭作业,第二天在改作文的时候又不断的“怨声载道”。老师批评了大家这样仅仅急于知道结果,而忽略关注过程的做法。他们提出: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课上,我也有这样的体验:我分析了范文,帮助学生总结了结构,也给了重要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法,为什么学生写出来还是那么多错误?教授指出:得知并不等于产出。我想在我以后的写作教学中,我会多思考:What haveIdone to my students before they write? 范文分析仅仅是个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好结构和句型也不是终结。我要试着设计多种任务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或者给学生一个半成品的东西,让学生觉得够得着,让我的写作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自己和学生一起经历写作。
洪嫄:高一EIM的两堂课让我受益良多。南外集团初中开始使用了该系列教材,但是高中暂时没有使用,和高中长期使用的新概念比较,新概念系列教材内容陈旧,与时代脱轨,加上现在的学生英语基础与水平与几十年前大不相同,时代背景也日新月异,新教材更贴合现代学生生活和英语水平。这两节同课异构的课上的是一节写作课。写作课通常比较难上,作为语言输出环节,写作课难选材,难启发,作为公开课在课堂有限时间内难输出。但是这两位老师上的都非常有特色,对我有很多启发。该教材为写作课提供了比较好的素材。该写作课所在单元前面已经学习过关于电影的阅读/听力/口语,这节课书中提供了一篇电影评论的阅读文本。后面的活动展开是老师自己设计的。两节课各有特色,都是非常好的写作课形式。我个人更喜欢第二节课的形式。首先,我认为课本中提供的阅读文本是很好的写作范例,需要学习,学生的输出需要输入;其次,在课堂内对一篇文章的修改讨论的形式我没有采用过,值得尝试;最后,我认为和在课内比较短的时间内写出成果相比,修改评论对于学生来说压力小,效果也更好。
(参会的五位老师代表合影)
南京河西外语学校一直与南外本部同步,采用统一的英语教材。创校几年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这和学校对教师的发展的关注以及教师的不断学习息息相关。河外的外语教学如一股清流在建邺区独树一帜,和学校重视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提升密不可分。不断的学习和教研,体验和实践是河西外国语学校英语学科教师不断进步的源泉。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息员:司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