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记在我校开展的建邺区第四盟区英语教研活动

时间:2019-01-03浏览:2001

     201913日下午, 以“在英语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题的建邺区第四盟区英语教研活动在我校开展。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初二李乐老师和初三卢雅睿老师分别开设公开课, 之后是盟区内教师交流和讨论环节,英语教研组长(南外本部教师)蒋丹老师对两节课分别点评,盟区负责人周颖副校长提出对老师们的期望。



        李乐老师以译林8A U8 Taiwan Earthquake为授课内容,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题,设计了一堂阅读课。导入时呈现与地震相关的词汇,扫除阅读障碍,让学生表达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知识和背景。阅读过程中,通过排序,总结,小组轮流问答等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判断正误,朗读,心理分析等活动着重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学习课文中对心理描写的一些表达方式。最后,读后设计了让学生与主人公对话的活动,学生通过对主人公Timmy发问,再次回顾课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同时结合急救知识,提高危难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卢雅睿老师执教的课文是牛津译林9B阅读课文 Unit 2 The first man to walk on the Moon.

卢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品质。课程从“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导入,讨论宇航员的品质,激活语境。在阅读环节,通过描述图片并排序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阿姆斯特朗的成长经历,通过环环相扣的追问让学生分析每段经历所带来的收获以及中途遇到的困难。在讨论环节,学生就登月的意义进行热烈探讨,融合各学科知识,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储备和思维深度得到充分调动。最后的小组角色扮演更是将本课气氛推向高潮。整堂课程设计条理清楚,脉络清晰,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品质得到充分锻炼。



 南京河西外校教研组长蒋丹老师分别对两节课作了点评。李乐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指令明确,上课思路条理清晰,学生上课表现活泼。蒋丹老师认为对这节课的语篇类型和文本特征还要更加重视,日记题材的文章特点还需要和课堂活动密切联系,同时主题语境的补充还要增强,比如要补充台湾921地震的一些事实,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讨论等。卢雅睿老师的课能突破传统,带领学生在登月主题下探讨科学精神、合作精神等的重要性,课堂容量大,思维层次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的精彩生成不仅体现了这节课备课的成功,更体现了教师一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培养的成果。不过在其中一个难度较大的阅读任务时可以给学生在多一点点阅读时间。


  最后盟区负责人南外河西分校的副校长周颖副校长鼓励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更加重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的研究,迈出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