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  教师文苑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田文娟

作者:陈珍     发布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1141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

于细微处见思考,于提问中有所得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也为师生提供了共思共学共进的平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了乐趣和活力,但也会出现值得深思的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让他们经常对于课堂中、书本中所学的内容产生十万个为什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问,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思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回应这些不可预设的问题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样的回应也许能达到这些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其实,这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倾听这些提问并巧妙地回应,不仅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促进师生共思的提问,下面分享两则学生提以及我的回答的案例

【案例一】

大家一起来找茬

译林3B Unit4 Cartoon time讲述了BobbySam玩捉迷藏的游戏,Sam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于是利用蛋糕引出了Bobby的故事。在疫情期间,我与学生一起在线观看并学习区里的微课,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但是回答问题的人总是那么几个。在故事分析快结束的时候,我提出了“When Sam finds Bobby, Bobby is happy. Why?”的问题。译林教材Cartoon time板块中的最后一幅图,往往在整个故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仔细识图是非常重要的。我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因此,我很期待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这时,突然QQ群里有信息提示。我想哪位小朋友这么快就想出答案了,太棒了!便立即点开信息,是Lunar小姑娘的语音。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想法呢?我又迅速地点开语音,她说:老师,为什么这个单元的Cartoon time里的Bobby喜欢吃蛋糕,但上一个单元的Bobby却不喜欢呢?听完语音,我一阵窃喜。虽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但是这样的提问却非常有价值。

我紧接着点开了其他小朋友的语音回答,其他的答案都几乎观点一致——“Because Bobby can eat a nice cake.”。由此,我立刻过渡到Lunar的新问题,进行提问。这时,为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便设置了限时翻书找茬的任务,为什么两个单元中Bobby对蛋糕有不同的态度呢

1分钟后,QQ群开始语音回答:“In Unit3, that is a mouse cake. So Bobby don’t like it.”“Because Bobby can’t eat a cake like a mouse.” …… 原来,Lunar问题还可以将两个单元的故事串联起来,帮助其他学生再现已学的内容。本将结束的故事,又引发了一次学生们热烈的发言,让我隔着屏幕看到了学生们善于发现,乐于助人,勤于学习的样子。教师在备课时,也需要这样的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

原来,提问源于学生平时的多观察、多思考,而不只是教师的口头要求所能达到的。

【案例二】

一个词的跨文化

译林3B Unit5主要学习内容的是1-10的英文数字以及询问他人年龄的句型。老师运用Ten little Indians这首歌曲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还提前渗透了数字的学习。

听完歌曲,老师提出了在歌曲里,有几个印度小男孩?的问题,通过回答“Ten”,过渡到学习1-10的英语数字的环节。这时,安静的QQ群里突然出现一条语音

Allen小朋友对老师翻译的Indians这个词提出了疑问,他觉得应该是印第安人,而不是印度人。虽然,这个单词和本节课所学内容联系不是特别大,但是我觉得十分有意思。因为,这里面有一个跨文化的历史小故事。于是,我立刻在QQ群里进行了回复(如图3),并着手准备语音讲述了这个小故事。这时,Justin小朋友直接将英文字典中的Indian的解释(图4)拍照发至群内,让我非常惊喜。三年级的小朋友对于不认识的单词,能够主动想办法,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去认识理解,并且也帮助他人解决了问题,这样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令我忍不住给他点了赞。

紧接着,我通过语音的形式与学生分享了Indian这个词的来源以及外延——哥伦布发现美洲,错把美洲误认为亚洲,因此把美洲人称作Indian,待到后来欧洲人发现了这个错误后,但这个词已经流传已久,大家就将错就错了。但是,有时候会用East IndianWest Indian来区分印度人和印第安人。同时,从印第安人的角度,他们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为Indian,他们认为自己是本土的美国人,应该叫Native American

听完这个故事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又长知识了,以前上课只是听歌、学唱歌,原来歌曲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词;以前只是学单词,却没有发现不同单词背后的故事。

【案例反思】

毫无预设的提问虽然让我措手不及,但是也令我心生欢喜。因为,它不仅没有打乱课堂的秩序,反而点燃了学生们思维的火花,绽放了英语课堂的精彩。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应当重视、鼓励学生多一些这样的“问题”。

1营造思辨氛围,培养“提问”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上述案例的出现,也是平时线下教学的缩影。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试着去提问,然后再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良好的学习,是在不断地反思质疑中螺旋式进步的。英语核心素养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而批判思维的培养从提出质疑开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轻松自由的质疑环境,通过提问、反问、假设等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留下提问空间,激发“想问”热情

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适当的留白,能够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空间。在3B Cartoontime线上教学中,我提出的问题,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语用能力,也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提问机会。Lunar抓住了Bobby为什么开心的原因,也联想到了蛋糕的不同。我没有直接将蛋糕的不同呈现给孩子们,而是由学生发现、提问,并共同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想问”的热情。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敢问”信心

小学生英语课堂中,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作为教师都应当耐心倾听,给予正面的评价,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令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提问的勇气。在Allen提出了Indian的翻译问题后,也许有的学生也有同样的疑问但不敢提问,这时,老师对Allen提出这个问题的肯定和赞美,必将感染到其他想问不敢问的学生,也给其他学生带来了思考的方向和积累新知识的素材。所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这可瞬间强化其他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令其他学生能够在提问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更深入地学习英语。

4、积极引导学生,强化“提问”深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因学生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他们会提出一些简单的、浅表性的问题,这时,老师应当给予积极的引导,通过不同的方式拓宽他们的思维,打开他的思路,让他们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有深度与水平。比如:关于Indian这个词,学生可能只知道其中一个意思,而不知道另一个意思。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这个词,不仅增加了词汇量,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5、丰富学习资源,拓宽“问题”广度

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承载着不仅是不同于母语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有不同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有一定的输入后,学生才会将不同的知识与内容相融合,提炼出更多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贴近生活和时代的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就不同的学习主题,有内容可问,随时可问。

提问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提问思维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培养的能力。学生的“提问”,像个百宝箱,总能在课堂上闪现“思维”的光芒,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学习从提问开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授型教学模式,结合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问、敢于问、问得多、问得深。“双减”背景下,只有学生在思考中学会了如何提问,才能真正地“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