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周晨会 二十四节气 传承传统文化

时间:2024-12-23浏览:10

:尊敬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初二年级的张紫浩

:我是来自初二年级的梁志慧

很荣幸由我们主持今天的晨会。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升旗手。


:一位是来自初二年级的高子欣同学,她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擅长古筝、舞蹈。她与人为善,在班级里团结同学。她在年级担任文娱委一职,在班级担任物理课代表,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得力的帮手。她的学习习惯良好,善于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她的人生格言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目标是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另一位是初二年级的邵诗雅同学在班级中担任物理课代表一职。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魔法和动漫。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类总会向自己未知的领域不断探索。的目标是寻求自己未知的事物,同时在期末进入年级前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中华古老农耕文明的大门,带我们领略四季更迭的奇妙画卷。

张:接下来有请初二年级的宫雨欣同学,谈谈她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二年级的宫雨欣,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二十四节气的变迁与文化传承》。

大家知道前天是什么节气吗?没错,是冬至。今天我们就从冬至说起,一起走进这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时间体系。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在这一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夜晚最长。它不仅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即将来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冬至,顾名思义,即冬天至极之意。古人有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不仅标志着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转折点,更寓意着新生与希望的开始。古时候,人们将冬至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团聚一堂,吃饺子、汤圆等应时食物,以祈求来年好运

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流转中,有二十四个节点,它们如同镶嵌在时间轴上的珍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就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它们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它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特征,是古代农业社会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从春分、清明、谷雨,到夏至、小满、芒种,再到秋分、寒露、霜降,最后到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循环,见证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敬畏。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智慧结晶,同时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和尊重,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气文化承载了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地域特色,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它强调顺应自然、和谐共生,传递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对于增强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从立春到立夏,从立秋到立冬,再到冬至,每一个节气都像是大自然的一封书信,告诉我们季节的更迭、气候的变化,以及应该如何顺应自然,安排生产和生活

每一个节点,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从冬至开始,用心感受每一个节气的美好,探寻中华文化的奥秘,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感谢宫雨欣同学的精彩发言。没错,在这循环往复的节气变换里,我们感受着大自然的心跳,体会着岁月无声的流转。而刚刚过去的冬至,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冬至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顺应天时的智慧,也彰显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传统文化价值。

梁:接下来有请初二年级的连泽溪同学发言,和我们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在延续文化血脉中坚定文化自信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共筑民族精神家园”。

正如刚才宫雨欣同学所说,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坚毅;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诗词里,有先人的智慧、情感与风骨,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当我们读起这些诗词,仿佛与古人对话,领略着他们生活的悲欢离合,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戏曲、武术、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同样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京剧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尽显韵味;武术的刚健有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剪纸用一把剪刀,在纸上创造出万千世界;刺绣则以针为笔,线为墨,勾勒出精美绝伦的画卷。

这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它们是活着的历史,是民族文化独特的标识,值得我们去珍视、去传承。

然而,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多读经典书籍,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参加传统节日庆典,感受民族习俗的魅力;走进社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同学们积极参加我校的艺术节活动,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我们要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勤奋学习、诚实守信,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践行的美德。在生活中,我们要以这些美德为准则,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同学们,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共筑民族精神家园,我们应当以身作则,勇担重任。让我们携手同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华章!让中华文化的火炬,在我们手中燃烧得更加旺盛,照亮民族的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感谢连泽溪同学的发言。是的,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古老的汉字到精美的瓷器,从深邃的哲学思想到独特的艺术形式,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宝贵的财富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全人类。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梁:下面播送一则喜讯:2024年我校学子在csp第一轮及第二轮全国比赛中16人次获奖,他们分别是:初三4班王致皓、初三1班鲁卓熠、初三6班胡羽萌、初三3班李晨鑫、初三5班杨逸凡、初三3班王硕、初二6汪玥然、初一3班金爱盛、梁智杰、初一4班郭译木,

男:其中汪玥然同学在入门级复赛中获全国二等奖;梁智杰同学们在入门级复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同时在提高组复赛中获二等奖。鲁卓熠在入门级复赛中获二等奖,提高级复赛中获二等奖,并获得了参赛高中组noip 比赛的资格。

 

梁:下面有请戚建平副校长和杨晓庆副校长为同学们颁奖



张: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所有获奖的同学。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经典、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阅读《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参加学校的书法、绘画、戏曲等社团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同时,我们还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此外,我们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合:谢谢大家!